中医药的保胎治疗具有悠久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有独特的优势,注重整体调节、心身同治。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而且中药安全有效,没有毒副作用,不用担心药物引起宝宝发育异常。
2中医对先兆流产的认识胎漏胎动不安相当于西医学的先兆流产。妊娠期阴道内少量出血,时下时止,无腰酸腹痛者,称为胎漏;妊娠期仅有腰酸腹痛,或下腹坠胀,或伴有少量阴道出血者,称为胎动不安。胎漏、胎动不安可进一步发展为堕胎、小产。
3导致先兆流产的病因(1)中医认为肾主固藏,因此孕后子宫必须得到肾气的支持,才能使胚胎稳固。先兆流产的主要机理在于肾虚不能系胎。
(2)精神情志因素也是引起流产的重要因素。精神刺激、工作压力以及家庭境遇等均可能作为导致脏腑功能失调的病因,使得胎失所系,胎堕难留。临床治疗中发现多数先兆流产的准妈妈心理紧张,心烦不安,夜不能寐,以致心肾不能相济,子宫失于固藏,引起流产。
4先兆流产中医的治疗(1)补肾为主。肾为先天之本,只有肾气、肾精充足方可固胎元。临床常用的寿胎丸、胶艾四物汤、泰山盘石散、胎元饮等中药保胎方,均以补肾为主。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其中的补肾药对机体的内分泌机制有良好的调节作用,通过提高女性下丘脑—垂体一卵巢轴的反应性来发挥效用,而且对妊娠妇女的免疫系统也有调节作用。
(2)注重调理脾胃。保胎患者无论是否具有脾虚症状,均需适当加入健脾和胃之品,既可旺后天生化之源,以补养先天,又有利于心肾交济,还有助于药食的充分消化吸收。
(3)心身同治。养血补肾安胎必与心主血和心藏神功能相关。孕后阴血下聚胞宫,以养胎元,心血相对不足,心血不足则心火上炎,心神不宁,心肾不能相交,水火不能相济,则子宫失于固藏。在安胎治疗过程中,如不能调整好心肾与子宫的关系,不能保持良好的心态,保胎也难以成功。因此中医在重视益肾补气同时不忘滋阴养血安胎;更加注重宁心安神,调节情志,心肾相济,以稳固胎元。
5预后与转归流产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在先兆流产阶段,如果胚胎或胎儿正常,经过适当的安胎治疗,可继续妊娠,正常分娩。若为父母遗传基因的缺陷或子宫畸形等,非药物所能凑效。因此,流产后必须检查夫妇双方,预防本病的再次发生。
6预防与调护(1)阴道出血期间应卧床休息,避风寒,慎起居,防止发生外感等疾病。
(2)饮食应营养丰富且易消化,阴道出血期间忌食生冷瓜果,并保持大便通畅。
(3)放松心情,保证充足的睡眠。
皇甫谧制药赞赏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