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医院,医院是因为妊娠甲减,医院的内科复查,不少孕妈对妊娠甲减还是很担心,也有不少疑问。
我整理了下,主要有三个问题:妊娠甲减是不是真的容易生下低智儿?
需要服用的优甲乐要一直吃到生吗,数值控制不了怎么办,控制好是不是会变成妊娠甲亢?
生了宝宝以后,妈妈和宝宝会有甲减吗?
想想我孕期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出血,第二个问题就是妊娠甲减了。从孕7周服用优甲乐,直到孕36+6周生产前一天的我,还是可以和大家分享下这段经历的,毕竟这些也都曾是很困惑我的问题。
01妊娠甲减容易生下智力低下的胎儿吗?
我是试管怀上双胞胎的,孕7周出鲜血,提前1医院查B超,比较顺利看到了两个宝宝的胎芽胎心。
但做血液全套检查时,我傻眼了。
促甲状腺激素(TSH)值正常人应该是4点几以下,孕妇最好在2.5以下,但我的TSH却高达8点多,也就是说,我患上了妊娠甲减。
从妈妈网孕育APP上可看到第一次产检(孕8-13周)时,就需要检查甲状腺功能,确定是否有甲亢或甲减等甲状腺功能异常的表现。相关各项检查的指标数据,也像下图一样,在APP上都能查到,很方便。
医生除了给我开了止血针,还给我开了优甲乐,让我每天服用。
因为孕前做试管时有做全面的身体检查,孕前我并没有甲状腺方面的疾病,突然说我是妊娠甲减,我就特地查了下这种疾病的影响。
患有妊娠甲减的孕妈,如果没有及时控制,容易造成胎儿流产、畸形、死胎,胎儿出生后智力低下等情况。
当然,控制好的妊娠甲减,对胎儿是没有这些不良影响的。我家双胞胎至今4岁多,健康、活泼,不说聪明,但绝对没有什么智力低于正常水平的情况。
同时,患有妊娠甲减的孕妈,容易诱发妊娠高血压等疾病。因此,有病治病,不要逃避。
妊娠甲减最常用的服用药是优甲乐,孕妈们对这种药的用法、用量确实有很多疑问。
02妊娠甲减的用药优甲乐安全吗?要吃到生吗?吃多了会不会成了妊娠甲亢?
第一个问题:怀孕2个月时查出妊娠甲减,吃药到孕4月才合格,孩子还能要吗?
我孕7周起,因出血10医院做B超,同时复查甲状腺,优甲乐从那时候吃起。
后来孕12周左右没有出血了,转到产科检查,被产科医生要求每月去内科复查甲状腺。我是比较听话的病人,都照做了。优甲乐的用量,有时1/4片,有时半片,有时3/4片。
小小颗的白色圆圆药片,我用小钢尺分割好再包好。
我的TSH值控制一直比较好,可能医生的预估用量也比较准。
对比另一位同样有妊娠甲减的妈妈来说,除了孕早期查了次甲状腺,一直同样剂量服用,医院待产时,被产科医生知道一直没复查内科,被狠狠批评是对自己对孩子不负责。
优甲乐是很少有的几种国际上一致认为孕期可用的安全药物。孕期一直服用,并不会对孩子有什么影响。但用量上,还是要谨遵医嘱。
我国更新的年《妊娠和产后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中针对妊娠期甲状腺功能相关指标参考范围的更新,亚临床甲减促甲状腺激素(TSH)上限不再是绝对值2.5mIU/L,新指南推荐TSH妊娠特异性参考范围上限为上限值,若无法获得本单位参考范围,可选择4.0mIU/L为上限。
第二个问题:我一直甲减,也服药控制,但还是不达标,怎么办?
有网友给这个读者的回答是:不达标就加量呀!
没错,不达标确实需要加量,但是加1/2片每天,还是加1/4片每天呢?这个是需要专业的医生来给出建议来试验的。
为什么说是试验呢?
因为两位孕妈如果是同样的TSH值偏高,服用同样剂量的优甲乐,有可能一位孕妈控制住指标了,但另一位没控制住。
这时就需要医生根据医学经验来“试”,来决定接下来该服用多少优甲乐帮助维持甲状腺功能。
第三个问题:吃了半个月优甲乐,指标降了不少,如果我一直吃下去,会不会变成甲亢呀?
其实我当时有想过这个问题,虽然现在看来觉得自己有点可笑。
孕期查出妊娠甲减的,不要擅自减少药量或停药,因为复查指标正常,可能是身体在药物的协助下处于平衡罢了。
我基本从查出怀孕起,就一直服用优甲乐,指标并没有一直往下降,降到妊娠甲亢的程度,只是很好地控制在了正常标准TSH为2.5以内。
03宝宝出生后,妈妈和宝宝的甲状腺机能正常吗?
孕前甲状腺功能正常的宝妈,孕期如果得到了有效的控制,随着宝宝的出生,孕妈自己的甲状腺机能也会恢复正常,无需再服用优甲乐了。
当然,这是需要做个抽血检查的。
我家的双胞胎出生至今,也没有甲状腺方面的问题。
如果还有孕期甲状腺疾病方面的问题,可以在妈妈网孕育APP查查看。孕期感冒、腹痛、发烧、贫血、血糖高等疾病,在孕期疾病库也都有相关介绍。
APP上各种怀孕小工具也很贴心,从产检时间表到孕期食谱,从胎教音频到孕期每日知识,妈妈孕期用妈妈网孕育APP,能安心不少。
妈妈网在母婴行业干了17年,我当时怀孕就在用这款APP,现在也一直还在用,用来记录经期,上传孩子照片家人共享,还能设置隐私,这些功能都挺方便的。到底是过亿用户选择过的APP,实实在在是妈妈们的贴心小帮手。
04结语
孕期用药,妈妈们当然会有疑问有忌讳。
但专业的事情请交给专业的人,谨遵医嘱,才是对自己对宝宝真正的负责。
切忌私自减少药量、增加药量或者停药。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