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五险一金?
五险是哪五险?一金是什么金?
很多人对五险一金的认知仅限于知晓这个是有用的,但是具体的权益却一知半解甚至一无所知,这样懵懵懂懂的去求职,一定会吃亏,所以在自己的合法权益上,还是要心里有数才行。
养老保险
缴纳比例:个人缴纳8%;单位缴纳16%;
作用:累计缴纳15年养老保险,退休后按月领取养老金(可以中断,基本没有什么影响);目前相关文件规定我国男性退休年龄为60岁,女性为55岁。
累计缴纳满十五年可以不缴纳,但缴纳时间越长、金额越多,退休可领的钱就越多。
优点:养老金具有抗通胀性。养老金会考虑到未来几十年后的物价上涨、工资上涨等因素来做相应的上调。
医疗保险
缴纳比例:个人缴纳2%;单位缴纳8%;
作用:参保之后会拥有一张医保卡。医院看病或者医保定点药房,都可以刷医保卡,可以直接报销医保部分。整容、减肥、近视矫正等医疗费用,不能走医保。(不过现在基本发的都是社保卡,社保卡比医保卡的功能更全面而且也具备了医保卡的功能)(医疗保险不能断,否则会影响报销。如果你断交了,应尽快在三个月以内接续参保。)
优点: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纳达到国家规定年限的(男性缴满25年、女性缴满20年)退休后不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按照国家规定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生育保险
缴纳比例:个人0;单位缴纳0.8%;
作用:生育保险缴满一年,并且怀孕时候依然在缴费的,生孩子的时候就可以报销。生育医疗待遇就是女性在生孩子或者流产过程中所花费的检查费、接生费、手术费、住院费和药费。而男性其实也是要缴纳生育保险的,主要是为了避免用人单位不愿雇佣育龄妇女的现象。生育保险报销分为生育医疗待遇和生育津贴。(生育津贴简单来说,就是在女员工休产假的过程中,按照单位上一年的平均工资,给产妇发钱。
优点:参保了的男性,可替全职太太生孩子的医疗费将由生育保险基金支出,享受陪产假和相应的生育津贴。
工伤保险
缴纳比例:个人0;单位缴纳0.2%-1.9%;
作用:遇到工伤时获得医疗费用。患有职业病的情况,属于工伤。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属于工伤。工伤伤残等级共分十级,不同等级的赔偿标准不同,需要根据工伤鉴定来进行赔偿。
优点:和医保相比,工伤保险的报销范围和报销比例比较大。
失业保险
缴纳比例:个人缴纳0.5%;单位缴纳0.5%;
作用:缴费满一年,失业后按照缴费年限领取失业保险金(主动辞职不能领取)根据缴纳年限,领取失业金的期限不同,最长为24个月。
优点: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还可享受其他待遇,继续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享受职业培训、职业介绍补贴等。
住房公积金
缴纳比例:个人缴纳比例5-12%;单位缴纳5-12%
作用:住房公积金只有买房的时候才能用?No!
a.租房买房:商业贷款买房可提前用于首付,公租房、商品房额度不同;
b.建造、翻建、大修住房;
c.也可提取父母住房公积金来买房(前提是未使用住房贷款购买自有住房);
d.销户,可提取全部余额;
e.纳入低保或者特困范围时可提取使用;
f.治疗重大疾病。
优点:住房公积金的贷款利率要比商业贷款低。同期利率要低2个百分点以上,这相当于买房的时候可以省十几万甚至更多;住房公积金是有个人账户的,如果停止缴费也不过是停止了存钱,但账户的钱依然还是你的,只要符合公积金提取的规定,是随时可以提取的,也可以续交,永不作废。
面试必问
公司缴纳五险一金吗?
求职时绝大多数求职者都会问HR一个问题“请问咱们公司缴纳五险一金吗?”
HR回答:“公司很正规的,会严格按照劳动法为员工缴纳社保的。
点点头结束了?不,社保只包含五险并不包含公积金!
如果你想了解的更详细更清楚,那你就要追问以下这些问题:
社保的缴纳基数是多少?
公司交的比例是多少?
自己交的比例是多少?
公司缴纳公积金吗?
缴纳的比例是多少?
如果你懒得了解这么详细,也至少了解下当地五险一金缴纳的最低比例标准。
关于应届生
必看!知识点!
a.实习生不缴纳社保(在校生不具备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在校生与企业属于实习关系,不属于劳动关系)
b.试用期也得上社保
劳动法规定“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因此从上班的第一个月起,公司就有义务为你缴纳社保。
c.五险一金谨慎断缴
养老保险断交后可以申请补缴。但是如果到退休年龄没有缴满15年,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里的钱全额退还给个人,但是统筹账户里的钱是不退的。医保缴纳中断超过3个月就不能使用了,但是可以续交。如果缴费未满20年,退休后是无法使用医保报销的。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断交后重新缴纳即可,影响不大。住房公积金断缴没有什么影响,个人账户里的钱会一直在,满足条件依旧可以提取出来。
d.遇到拖延不缴等情况,向所在地的劳动局申请劳动仲裁申诉维权
社保
公积金
劳动仲裁或诉讼需要的东西:可以保留出勤证据以证明自己与公司的劳动关系及劳动时间,另外可以保留与单位的往来传真或邮件等等。
实际比例以所在城市相关部门公布为准
你还想知道哪些职场知识?评论区留言
当前时间: